2019年4月,朝晖四区63幢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正式张贴施工通告,随着杭州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车辆和施工材料的进驻,朝晖四区63幢居民们翘首以盼的工程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。
4月24日,朝晖四区63幢的楼道中响起工程施工的开孔声,居民们纷纷出门观摩,并连声说终于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啦,谢谢社区,谢谢政府的民心工程。
下城区朝晖四区63幢作为典型代表,建于80年代,共9层84户,其中55户是杭州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。2009年以来,该楼水箱逐渐难以满足高峰期居民的用水需求,经常停水;地下储水池长年累月有污水、泥水渗入,水质不容乐观。
然而,由于63幢在二次供水中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晰、改造费用无着落、政策保障不充分、改造条件不符合等问题,在2017年申报改造初期困难重重。对此,朝晖街道联合多方力量,找准问题症结,层层克难攻坚,全面保障施工,历时近2年破解遗留长达10年的居民用水难题,改造工程于2019年4月正式启动,真正破解了该幢房屋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找准问题症结
改造费用无着落。经了解,杭州水务集团的供水服务通常只到小区总表,之后的加压、安装分水表等内部管理,一般由房地产开发商解决,水费则委托物业统一代收代缴。在街道、社区的多次联系下,杭州水务集团表示,该楼实现一户一表,需要近200万改造费用。对此,金鱼电器表示,现经房改和买卖,住户构成复杂,42%住户已非企业员工,在无物业的情况下,公司已承担电梯养护和供水系统检修费用,无法再承担二次供水改造费用。
政策保障不充分。2017年6月,人大朝晖代表联络大组在市人大闭会期间提交建议,获市城投集团、市房管局、下城区政府等部门答复,表示当时相关政策尚未出台,对老旧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、验收和移交管理方面的方法、流程、标准、步骤尚未明确,只能在现有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保洁、维护,无法彻底解决问题。
改造条件不符合。2017年8月,市水务集团在市、区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陪同下,进行实地勘察,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书面回复朝晖四区63幢存在生活消防系统合用、幢内管道设置在楼内隐蔽结构、水表未出户等问题,不满足市城管委改造条件,暂无法进行设施改造和移交管理。
层层克难攻坚
基层协商提建议。街道、社区组织楼道支部党员、居民代表、楼道组长等多次召开居民点评会,广泛民主协商,促成63幢住户联名签署同意承担适当的改造费用,并建议政府从经费上予以适当减免,或采用较为廉价的改造措施,保障供水安全;建议改造责任主体为市水务集团,金鱼电器按照市政府“三供一业”文件进行移交。
人大建议获突破。人大街道工委牵头,组织城管科、社区进行实地勘察,再次梳理问题建议,由朝晖代表组的市人大代表冯雷正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。2018年2月,市人大常委会回复将63幢落实供水改造、解决安全用水的要求列入2018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,并明确工程经费的90%由政府出资,10%从维修基金出或由居民自筹。
群策群力促共识。街道、社区再次组织人大代表、专业人员实地查看水箱和泵房,入户调查居民用水情况,广泛集中民意民智,落实“四问四权”,达成初步共识,提出列入2018年度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。联系市水务集团、金鱼电器,召开沟通协调会议,研究解决方案,推动全面民意调查和初步方案制定等工作。
全面保障施工
多方协作解难题。成立工程专项小组,由街道城管科牵头,市水务集团、区城管局、社区、金鱼电器等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组成。二次供水改造中的最大难点是水泵房选址,考虑到场地的面积和承重等有限因素,专项组数十次勘测研究,预测工程可行性,核算工程造价,从选点、方案征集、比选、修改、实施落地的全过程,用时一年之久。
宣传引导有耐心。二次供水项目的10%改造费用一半由原产权单位承担,另一半需要84户居民每户分摊约1000元。为收齐全部分摊费,尽快推进改造施工,从2018年11月底起,社区工作人员、居民代表逐户上门收缴,面对居民关于改造破坏装修等担忧,耐心解释,答疑解惑,特别是针对部分不愿缴费或未全缴费的居民,进行宣传引导、入户攻坚,仅用9天完成收缴工作。
程序公开获支持。面向居民代表召开图纸评审、内部协调、工程开工等会议,明确费用收取、施工进场、材料堆放、一户一表申请、停水接割等事宜。同时,通过张贴公示、发放意见表等形式,征集居民关于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意见建议,做到全过程公开透明,赢得居民支持,为项目启动施工做好准备。